#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动态
信息动态

“叙事医学”课程走进清华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6月6日电(通讯员 郭喆)叙事医学是近年来受到多方关注的一个新兴医学领域,被视为推动医学人文,改善医患矛盾的抓手。在国际上,分别由英国全科医生Greenhagle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内科医生Rita Charon提出,并被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郭莉萍教授引入中国。目前不仅中国大陆各大医学院校和医院广泛开展了“叙事医学”培训和教育,叙事医学也被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之中。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面向全校开启了“叙事医学”课程。课程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全科与健康医学部王仲教授负责,并邀请了郭莉萍教授、王大亮副教授、路桂军医师、晁爽医师等叙事医学理论和实践专家授课。课程包括叙事医学理论、临床案例分析、医学故事细读能力培养、平行病历书写、安宁疗护与医学人文等内容,同时通过大量互动性教学提升同学们对医学的“人性化”理解。选课学生中,不仅有来自临床医学院研究生,还有来自医工交叉专业、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学院等专业的研究生。

图片1.png

课程结束后,王仲教授针对课程教学效果,组织了“叙事医学课程总结暨临床叙事医学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部分授课教师、同学,以及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北京市卫健委人文专业的学者参会。

叙事医学课程助教郭喆老师介绍了本次课程的开课背景以及授课、考核情况。在随后的授课教师及学生发言中,王大亮老师指出了清华大学引入《叙事医学》课程的必要性,同时也感谢郭莉萍老师推荐的教材,帮助我们进行课程的合理设计。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封志国同学结合自己的专业,提出:《叙事医学》的出现代表了医疗从业者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的转变。在课程中,我看到了《叙事医学》这个工具不但能够帮助医生与患者建立信任,而且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医生可以全面理解患者的情感价值观念,有利于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这与我们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理念不谋而合。工业工程系的刘柱同学在课程中感受到了平行病例的震撼,以及安宁疗所给予患者心灵的慰藉。同时,他也进行了跨学科思考,结合工业工程“人机物法环”的概念,提出将叙事的方法运用到工程流水线工人的信息传递。医学院江泽铧同学通过临床实践中的切身感受,以青光眼疾病为切入点,谈到了叙事医学对医患沟通能力和医学人文推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对其在今后职业发展的作用提出来期望。

图片2.png

在专家点评和建议环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全科医学科闫巍教授说:叙事医学在临床诊疗中是具有力量的,但它作为一个舶来品,读起来比较晦涩。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将叙事医学中国化。同时,叙事医学教育应该分阶段进行,让我们的老师、医院的管理者都懂得叙事医学,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叙事医学走向临床,成为一种本领。北京大学人文学院李远达教授提出:叙事医学不应该仅仅是情感的抒发,它是一个工具,帮助这个工具落地最好的方式就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叙事医学不仅要借鉴国际的理念,也需要中国化的叙事医学理念和叙事医学实践。清华大学开设的《叙事医学》课程就是在这一理念导向开展的基于实践教学的跨学科,多维度课程。通过同学的分享,我发现每个学科在叙事医学中都能找到自己的投影。同时,李教授对课程提出建议我们可以进行课程的迭代升级。授课形式可以以一个纠纷的病历开始,分别从临床角度和叙事角度进行讨论、分析。授课对象进行细分,针对本科生,临床实习医生开展叙事医学先修课程,直至毕业后教学。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技术运行处林丽云教授作为负责医院医学人文建设的专家,提出叙事医学近年来在北京市作为人文医院建设的抓手和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发展叙事医学的重要性,此外也强调了聚焦培训人群的必要性。

图片3.png

最后,课程负责人王仲教授在总结时表示对郭莉萍教授把“叙事”的理念带到中国以及对清华大学叙事医学课程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强调叙事医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工具,关键问题是如何落地、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为提升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服务。叙事医学是医生得到叙事证据的抓手,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的三个主要工具:药物,手术刀,语言。语言治疗可以让医生群体获得可靠叙事信息,为医患共同决策做准备。同时,医生的语言安慰能够帮助患者释放焦虑,提高患者依从性。因此,今后我们的课程将以“临床叙事医学”为核心,针对本科生、实习医生以及临床医生等不同层架构建课程体系。至此,研讨会在活跃的气氛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