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12
■ 本报记者 向凌潇
眼下,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不少老人面临养老与医疗的双重需求,不得不在养老院与医院之间辗转。但现在,住在天通院国际养老机构(以下简称“养老院”)里的老人们不用再为就医的问题烦恼了,养老院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立了远程诊间,将全科医学科门诊“搬”进了养老院。
“以前住在这儿,啥事儿都不愁,最愁的就是看病。”81岁的王素棉和老伴儿在养老院住了2年,由于老伴儿身患癌症,每个月都要去医院打针。每次打针前需要验血,验完血后过个三五天再去医院拿结果,确定身体没问题之后才能再继续打针,这样一来,王素棉和老伴儿每个月至少要折腾两趟。
而医院离养老院也不算近,路上的工夫加上排队挂号的时间,去一趟就得大半天。“每到快打针的时候都发愁,我们俩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耳朵也不太好使,上医院就跟上‘战场’一样,心里特别紧张。”王素棉说。
不久前,经过多方协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设在养老院的远程诊间“开业”了。诊间内的电脑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系统进行远程桌面连接,老人们的信息会实时同步到医院的系统内,挂号、诊疗、处方、检验结果等信息一目了然,养老院的老人足不出院就可以看病拿药。
除了医生定期坐诊,远程诊间内还可以抽血化验。这下,王素棉的老伴儿可以在养老院的远程诊间内抽血,每个月只需要去医院打个针就行了。“终于不用去医院排长队了,抽血、检查、拿药这些事在养老院就能解决,太方便了。”王素棉说,省了一趟折腾,最近老伴儿的精神头儿都好了不少。
“人老了,最大的需求是什么?是医疗保障。看病取药,图个方便。”刘洪山是天通院国际养老机构的院长,两年多来,他看着养老院里的老人为了看病,到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来回折腾,一直琢磨着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我觉得,只有医疗上有了保障,老人们才能真正地安享晚年。”
如今,远程诊间成立了,养老院提供场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提供设备和药品等,派出医护人员常驻于此,医院全科与健康医学部部长、全科医学科主任王仲每周二到养老院坐诊,同时还会定期组织讲座、咨询。老人有突发病和急症,还可以走养老院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建立的“绿色通道”,暂免手续,直接住院。
将门诊“搬”进养老院,是天通院国际养老机构在“医养结合”方面进行的新探索。目前,我区有几种医养结合模式,包括医院入驻养老院,医生直接给住在养老院的老人看病;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开通“绿色通道”,医生到养老院上门看病;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老年人提供养护住宿;医院提供养老病床,在对外看病的同时,还留出一部分区域给老年人提供养护住宿。
王仲告诉记者,公立医院入驻养老院的模式,是今后“医养结合”主要的发展方向,也是最方便老年人养老、就医的模式,此次成立的远程诊间,将有效减少养老院老人跑医院的次数。未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还将继续探索,让这种模式进社区、进家庭……让医院“走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