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9CBIHEqT0Wu-x9IfZp18g
发布时间:2020-7-22
在北京,一家新生公立医院的崛起之路!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关于2018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今年开业运营第6年的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以下简称清华长庚医院),凭借其运营第3年的运营数据参评绩效考核,获评A+。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作为诞生于国家医疗改革背景下的公立医院,这样的国考“成绩”,对于这所年轻的公立医疗机构来说是“意料之中”,更是必须要有的成绩。
清华长庚医院如何打破办医的“慢规律”,实现快速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获得A+
根据《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相关部门,根据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检测指标数据,对全国2398家三级公立医院(其中综合医院1289家)开展了检测分析。考核指标体系有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及满意度评价4个方面。三级综合公立医院考核结果分为:A++、A+、A、B++等9个等级,其中前1%区间为A++(共12家),前1%~10%区间为A+(共104家),清华长庚医院获评为A+级,进入全国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前百位。
这不是清华长庚医院在“官考”中首次取得好成绩。在北京市2015年22家市属医院绩效考核中,作为市属医院的新成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第一次参评,在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院运行管理指标的评比中,获得了15项第一。此后,多项指标连续位居前列,多项医疗服务举措成为全市推广的标杆方案。
如何实现医院高速、高质量发展?
“需要走不同的道路,创新发展、快速奔跑、后发先至,我们不能等那么长时间,我们希望十年初具国际一流医学中心规模。”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曾向“医学界”表示。
“医疗体系的建设,从设备到技术到流程到管理,这一套体系建立和健全需要时间,这个可能是慢的,是客观因素。”在董家鸿院士看来,必须通过创新提升效率、提高发展速度。
“创新就是做与别人不一样的事情。比如我们的医院管理,引进了新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医疗品质。创新医疗服务的模式,医院推出整合式医疗,改善了患者满意度,也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董家鸿院士认为依靠先进的管理制度设计,医院可以获得跨越式发展。
医生是医疗机构的“核心资源”,近年来清华长庚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成绩显著。以董家鸿院士为代表,廖秦平、叶京英等一大批优秀专家加盟,这成为清华长庚医院短期发展和未来崛起的关键力量。
另一方面,医院人才流失率远低于同级医院平均水平。
双心理念,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
之所以能吸引众多精英人才,离不开董家鸿精心设计的“舞台”。他将其归纳为三点:优越的事业平台、舒心的工作环境和体面的薪酬待遇。
“以患者为中心”和“以医生为核心”的双心理念是董家鸿办院的准则,也是他眼里公立医院公益性最好的体现。
在这里,一切运营都是围绕医师进行的。非医疗事务由职业化的行政队伍承担,保证医疗专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医疗专业服务水平上。另外,为了让医师在主导科室医疗运营服务的同时,能集中精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准和医学教育与研究,医院实行专科经营助理制度,每个临床科室配置专科经营助理,协助科主任开展医疗事务、空间规划、经营分析、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经营管理工作。
在薪酬制度方面,清华长庚医院自2016年5月起开始实行医师费制度(简称PF),它基于医师直接提供的医疗服务量与质、医疗风险程度、医师投入的心力等因素进行综合测定,医师收入与开处方、检查单没有联系,来源于医疗服务的提供过程,包括门诊、急诊、住院、手术、检查操作等,建立起多劳多得的初级分配机制。同时,医师费制度设计中注重平衡临床服务、教学科研贡献、年资贡献三方面因素,以实现医教研可持续发展,确立了优劳优得的二次分配机制。这一制度的成功实施,让医院回归治病救人的本位,让医生恢复高尚的职业尊严,让患者就医有更好的获得感和体验。
目前,医院已经形成了涵盖内科部、外科部、妇儿部、专科部、急重症部、医技部、全科与健康医学部的7大医疗部和50余个临床医技专科,初步建成临床布局合理、专科设置完善、优秀人才汇聚、医院治理良善、医疗品质一流,在业界和社会享有美誉的综合性精品医院;形成了肝胆胰中心、神经中心、消化中心、急重症中心等优势突出的整合式医疗中心,涌现出心脏内科、妇产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放射科、麻醉科等重点专科。
图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已经开放的一期临床研究中心实验室
“我们现在引进的重点人才主要是学科带头人与学科骨干,在业内有学术地位,在患者中有口碑。”董家鸿院士现在谈得最多的是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清华大学附属医院,清华长庚医院是医科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平台,也获得清华大学的大力支持。
医院已配合、出台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人事聘任制度,启动教研系列临床教师聘任,以清华大学为平台面向海内外引进医教研能力突出的高层次人才。
打造国际一流医学中心
清华长庚医院在开业之初即确立以国际一流医学中心为目标的“三步走”十年发展规划,即2014—2017年,“综合建构,奠定基础”;2018—2020年,“特色发展,塑造品牌”;2021—2025年,“卓越品质,成就一流”。
按照部署,目前医院已进入到三步走的第二阶段。
经过5年的发展,在一期1000张病床的基础上,2019年12月30日,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工程正式奠基。为顺应民众的需要,医院二期工程加入了“京北妇儿中心”的重点规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孕产妇建档、患儿就医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其在现有综合医疗技术基础上,打造京北地区急重症救治中心,重点涵盖创伤、心脑急症、危重孕产妇和婴幼儿救治工作。二期项目建成后,清华长庚医院计划成为“回天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
在新技术、新发展模式应用方面,清华长庚医院已呈现出“弯道超车”态势。借助清华大学的科研优势,清华长庚在智慧医院、精准医疗、医工结合、药物试验等方面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对于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希勤曾表示未来可期。“清华长庚(医院)承担着提供健康守护、培养医学精英、创新临床研究,追求卓越管理的使命,也承担着清华大学建设一流临床医学学科的厚望。发展生命科学和医学是清华大学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践行社会责任的战略目标。”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定位于卓越医学中心、教学研究型医院,另一方面,董家鸿院士特别强调面向百姓提供有品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是基础,所有的学术创新都要基于医院服务平台。清华长庚医院有很远大的理想,但是长庚的理念不能丢,我们医院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为老百姓服务,做平民化的医院。”
董家鸿院士介绍,未来将打造适度规模的综合健康医疗体系,延伸医疗服务链条,实现诊疗、康复、预防等贯通,成为京北区域医疗中心,努力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立足区域、立足北京、京津冀,辐射海内外。
参考资料:
健康报:清华长庚5年做更好的自己
来源:医学界智库作者:陈朝阳校对:臧恒佳 责编:崔佳慧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