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12/359582.shtm
发布时间:2020-12-21
新方法精准评估肝脏功能
近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团队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慧军团队联合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成功建构肝脏区域性功能体积精确评估影像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外科肿瘤学年鉴》上。
肝癌位列癌症致死率第二位,其中肝细胞癌(HCC)约占原发性肝癌的80%。目前肝切除仍然是肝癌患者最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但由于肝癌患者通常合并肝硬化、肝炎等基础疾病,肝脏储备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肝切除术后肝脏功能不全或衰竭成为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术前精确评估剩余肝脏功能,对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把握安全的肝切除范围,从而降低患者术后肝脏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法,如肝脏血清生化指标、Child -Pugh评分、MELD评分、吲哚氰绿(ICG)清除试验等均只能反映肝脏的整体功能,无法反映肝脏的区域性功能。由于肝脏基础疾病对不同区域肝功能的影响不完全一致,肝脏整体功能难以准确反映不同区域肝脏功能的差异。
近年来,以磁共振影像学结合肝脏特异性造影剂Gd-EOB-DTPA为基础的肝脏功能评估已经起步,但目前使用动态Gd-EOB-DTPA增强磁共振量化成像方案评估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前剩余肝脏功能并预测术后肝衰的可行性技术方法尚未建立。
鉴于此,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合作收集了116例接受肝切除手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数据。基于患者肝切除手术前的动态Gd-EOB-DTPA增强磁共振图像,以肝脏功能参数(Gd-EOB-DTPA肝细胞内吸收速率UR、肝实质15分钟相对增强RE15)为核心,结合剩余肝脏体积,创新性地提出了剩余肝脏功能参数RFUR (ml/min)和RFRE15(ml),分别定义为剩余肝脏区域内各像素点的肝脏功能参数(UR、RE15)的总和,用于区分术后肝衰和非肝衰患者并预测术后肝衰。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中提出的剩余肝脏功能参数RFUR (ml/min)和RFRE15(ml)在肝衰和非肝衰患者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预测术后肝衰方面,RFUR(ml/min)和RFRE15(ml)具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到了0.882和0.845,均优于传统的基于RLV/SLV或ICG的肝脏功能评估方法;多变量逻辑回归的结果也表明RFUR (ml/min)和RFRE15(ml)是术后肝衰的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验证了肝切除术前,使用肝胆特异性造影剂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扫描序列、量化评估肝癌患者剩余部分肝脏功能的可行性,及其预测术后肝衰的能力,提出的量化技术明显优于临床现有方法,使肝切除术前精确评估剩余肝脏功能体积成为可能,可与现有影像后处理平台整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明显改善目前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路忆南)
相关论文信息: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