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生命时报》第1879期 8版
发布时间:2025-3-14
作者:刘承
人到中年,容易腹部越来越鼓,赘肉越来越多,体脂率超标,于是开启减重模式。令人困惑是,虽然吃得少了、动得多了,体重却减得很慢,好不容易瘦了一点,稍微吃多一两顿体重就立即复原。对此,中医有独特认识和解决方法。
脾虚为本,运化失职。脾主运化,中年后脾气渐虚,无力运化水谷,水湿停聚成痰,形成“喝凉水都胖”的痰湿体质。
肾气渐衰,动力不足。肾为人体的“ 先天之本”,肾阳不足则全身代谢动力下降,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水肿、腰膝酸软等。痰瘀互结,肾虚推动无力,血行迟滞,与痰湿胶结成瘀,脂肪顽固难消。
肝郁气滞,三焦枢机不利。中年人压力大、情绪郁结,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胃气壅滞,三焦气化失司,则加重腹胀、便秘或大便黏滞不畅。
了解了以上病机,就能有针对性地攻克,不外乎健脾、疏肝、理三焦。推荐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常练以下两个招式。
双手托天理三焦。双手自体侧缓缓上托至头顶,掌心朝天,十指相对,目随手走;随后双臂缓慢下落至体侧,配合深长呼吸。该式建议晨起空腹或餐后1 小时练习,单式重复6~8次。这个动作可激活手少阳三焦经,疏通三焦气机,排泄糟粕,通利二便。还可调节代谢,通过刺激交感神经,促进淋巴回流与内脏脂肪代谢。
调理脾胃须单举。一手掌心向上托举至头顶,另一手掌心下按至胯旁,形成上下对拉,左右交替进行,配合呼吸(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这个动作通过一手上举(助脾升清)、一手下按(助胃降浊),能恢复脾胃的升降平衡,改善腹胀、食欲不振、泛酸等症状。对拉动作可刺激章门穴(脾气输注于腹部的穴位)与中脘穴(胃气输注于腹部的穴位),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该动作适合餐后1 小时练习,单式重复6~8 次。
临床发现,迫切想要瘦身的人会存在一些误区,导致适得其反,建议减肥的人注意以下几点。1. 不要盲目节食。过度节食会降低代谢率,进入“易胖难瘦”的恶性循环。2.不要滥用泻药。番泻叶、大黄等虽通便效果立竿见影,但长期使用会损伤脾阳,加重痰湿内生。3. 不要熬夜。熬夜会导致瘦素减少、饥饿素升高,令食欲失控。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