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生命时报》第1704期 第18版
发布时间:2023-5-19
作者:李永超 沈冬焱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细菌、真菌等病原体随着血流进入心脏,在心内膜或心脏瓣膜等处“定居”,并成为感染病灶或形成赘生物,从而产生相关的炎症和并发症。
病变主要累及心脏瓣膜,还可影响血液系统,出现贫血、关节或肌肉疼痛、皮肤黏膜损害,也可因赘生物脱落引起肾、脑、脾等栓塞。该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急性患者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即可引起瓣膜损坏。亚急性患者的全身中毒症状轻,病程多为数周至数月。
检查方面,80%~85%的患者可在体检中发现心脏杂音。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手段,75%~85%的患者可发现病原体。部分患者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可发现心脏内的赘生物、瓣膜损害和功能障碍等。
明确病原体后,通过早期、足量、足程采用有效的抗生素,多数患者能被治愈,但部分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心脏瓣膜发生穿孔、腱索离断等严重结构破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单纯抗生素治疗不能控制的感染或赘生物较大。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