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仁,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来自护理部内科组的李彩宏。非常有幸今天能在此分享我加入清华长庚医院,见证长庚崛起,感受长庚精神,与清华长庚共成长的心路历程!
与清华长庚的缘分始于2012年的毕业季,彼时毕业在即,怀着对职业首航的满腔期许寻寻觅觅,在校园宣讲中听到了长庚的声音,宣讲中展现出的办新型医院之雄心,开全责护理之先河,予青年发展之空间,令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心之向往的事业吗?当时渴望加入长庚的热忱和坚定,仿佛贝多芬最后一首四重奏最后一个乐章在心中回响,非如此不可吗?非如此不可!
慎重的一纸简历投出,传回通知面试的佳音,面试中让我感触最大的就是,长庚的量才为用和人文关怀,问的是我的专业优势,我向往的专业方向,我将来的职业规划,良好的面试体验让我更坚定了要加入长庚的信念。
2012年8月,我正式成为了长庚大家庭的一员,赴厦门开始长庚护理模式的培训之旅。在厦门长庚医院的培训,让我领略到了长庚的动人之处,不断感受到思想上的冲击,精神上的震撼和理念上的颠覆。我在厦门长庚医院感受到的是无处不体现人性化的细微关怀,我在5C病房感受到的是医护患融洽的氛围、台籍老师们的专业魅力。我想,视病犹亲的爱伤观念,想患者所想的主动服务意识,已然是长庚人融入骨髓的优良品质。同时我也体会到全责护理模式对责任护士的考验,比起功能制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经过半独立到完全独立分管病人,当病房门口挂上自己的名字牌,我深切体会到了“我的病人”四个字的重量,当手中的Kardex越来越厚,我感觉肩上的责任感越来越重,亟需提高自己的迫切感也越来越强烈。
在厦门长庚这段充实的培训期,对我来说意义很重大,我是何其幸运,在初出校园后,就接触到了这样新型的护理模式,选择做这样的先行者。经过了长庚模式的熏陶和磨炼,我在观念上得到了转变,在专业能力上得到了提升,此时我才真正感觉到,我也是一名真正的长庚人了。
身在长庚大家庭中,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和谐与凝聚力,我们集体中的每一员都在为医院的崛起添砖加瓦,为清华长庚的未来蓝图勾勒线条,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正如一位同仁所说,清华长庚青年都是四项全能:修得了规章,写得了月报,画得了鱼骨,理得了细项。在外院培训基地,老师们的评价则是,为什么你们的人都这么好学好问好思考。其实,正是处在这样特殊的医院筹建阶段,才激发出了我们的能动性,正因为我是未来病房的主人,病房的一砖一瓦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建设,我们才会在培训中去留心、去思考。为医院献计献策的过程,也是我们羽翼丰满的过程。
自身在不断发展中的清华长庚,是我们年轻人成长的摇篮,医院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厚的学习机会,提升专业能力和积累丰富经验的沃土,让我们得以去了解各大公立医院的运作模式、学习各家之所长,同时也打开了发现差异的眼睛,更好地去比较和认识各自的优缺。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北大医院、人民医院…, 一个个培训基地的辗转,是一步步坚实前进的脚印。
每天从培训单位回到天通苑基地,我们都能看到医院大楼和院内一草一木的改变,每一点改变都令我们欣喜,因为这意味着开院的日子更近了。我们一步步坚实地走了下来,如果这是一场练兵,那马上就要到检阅的时刻了,虽然我们还称不上已磨炼成强悍的精兵,但无疑已是坚韧的勇士,为理想为建院征战的勇士。如果我们是荒原探路的历险者,那现在就是在版图上画出新大陆的时刻。医院给了我们大展宏图的云天,我们能够回报医院的,唯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能担当重任的羽翅!
最后祝愿我们清华长庚医院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能在夜空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祝愿长庚精神这股浩然清幽之气,能在帝都浩瀚杏林间拂起春风,傲然盛放!
Copyright © 2014-2016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北京市昌平区立汤路168号 邮 编:102218
网 址:www.btch.edu.cn 电 话:010-56118899 传真:010-56118500
技术支持:信息管理处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00212号
友情链接:
京ICP备15031026号-1
京卫计网审【2015】第0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