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健康宣教
信息动态

【科普】宠物也会发脾气  抓伤咬伤需警惕!

宠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陪伴。在与宠物相处时,我们常常被它们的可爱模样所吸引,但别忘了——即使是温顺的小动物,也可能因情绪波动而“暴走”。春季到来,动物们的天性开始蠢蠢欲动,行为习惯也随之出现变化,近日我院门诊接诊多例动物咬伤患者均是家中宠物情绪失控所引发。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次被猫狗抓伤咬伤,其中约15%需接种狂犬病疫苗。如何科学预防宠物攻击?受伤后又该如何处理?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些关键知识。

图片1.png

一、宠物“发脾气”的隐藏信号

宠物们的心情阴晴不定,前一秒还撒娇求抱抱,下一秒可能化身“无情刺客”,别慌!了解下面这些,轻松拿捏宠物小心思,从此告别“爱的牙印”。

1.肢体语言预警:当宠物出现耳朵后压、瞳孔放大、尾巴快速摆动或全身僵硬时,可能是攻击前的信号。

2.特殊时期敏感:发情期的猫狗、哺乳期的母猫、生病的宠物更容易情绪失控,作为主人在照顾时要尤为小心。

3.领地意识:突然闯入宠物的进食区、窝边或争夺玩具时,可能触发攻击行为,要尽量避免。

千库网_人染上狂犬病病毒过程扁平风_元素编号13455972.png

二、5招预防宠物攻击

1.保持安全距离:遇到陌生宠物时,先观察其反应,不要强行抚摸。

2.正确互动方式:抚摸时避开腹部、尾巴等敏感部位,从侧面接近而非正面直对。

3.读懂拒绝信号:若宠物发出低吼声、扭头避开或突然静止,应立即停止互动。

4.定期健康管理:每年为家中宠物接种狂犬疫苗,定期驱虫,减少因疾病引发的烦躁情绪。

5.社会化训练:从小让宠物接触不同环境和人群,降低应激反应。宠物间争斗或应激时不要贸然前往,应首先做好自我防护,尤其是大型犬类应激后攻击性较强,要正确使用牵引绳及防护用具,避免伤人伤己。

千库网_扁平彩色卡通户外郊游和宠物自拍开心女生png图片_元素编号14824568.png

三、受伤后的正确处理方式

1.保持冷静:不要尖叫逃跑或打骂宠物,避免更加激怒对方造成二次伤害,可在挣脱后快速与宠物保持安全距离。

2.立即冲洗伤口: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亦可使用专用冲洗液,深部伤口需用注射器灌注冲洗,可适当挤压伤口周围,尽可能清除唾液残留,切忌用嘴吸伤口。

3.消毒与包扎:使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伤口(酒精仅适用于浅表伤口),降低感染的风险,使用无菌敷料包扎,松紧适宜,伤口局部压迫可有助于止血。

4.及时就医:受伤后应尽快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尤其是伤口较深或面积较大,血流不止时或伤口位于头面部、手部等神经密集区域以及宠物未接种疫苗或无法确认健康状态等。还要根据动物类型、伤口位置等决定是否需要缝合,避免盲目闭合伤口。

5.狂犬病预防:即使伤口轻微,也需在24小时内去正规医疗防疫机构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即便距离咬伤超过24小时,仍需尽快接种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狂犬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如在暴露后能得到规范处置,其预防效果几乎可达100%。

6.破伤风预防:对于严重的咬伤,特别是伤口较深、污染严重的情况,应考虑同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千库网_狂犬病狗咬人_元素编号13166326.png

四、常见的误区与真相

误区1:“家养宠物干净,小伤口不用处理”

真相:即使家养动物,口腔携带的巴斯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能引发严重感染,曾有相关案例报道因宠物咬伤后未及时处理导致骨髓炎甚至截肢。

误区2:“轻微抓伤没有出血就不用打疫苗”

真相:狂犬病主要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以哺乳动物为主,常见的有犬类、猫等,也包括蝙蝠等野外动物;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我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动物咬伤后的暴露共分为三个等级,轻微抓伤无出血属于“Ⅱ级暴露(低风险)”,虽然感染风险较低,但仍然建议需全程接种狂犬疫苗。

误区3:“接种狂犬疫苗后可终身免疫”

真相:针对接种过狂犬疫苗的人,如果再次被咬伤,需要要根据注射疫苗的时间以及受伤的程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再次接种:全程免疫后≤3个月内被咬伤通常无需补种疫苗,但需彻底清洗伤口并消毒;全程免疫后3个月至1年,此时体内抗体水平可能下降,需在当天和第3天各加强1剂疫苗接种;全程免疫后1至3年建议在第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以加强免疫;全程免疫后>3年需重新全程接种疫苗。 

宠物是伴侣而非玩具,与宠物相处时需要爱心与科学并存。尊重其习性、科学管理、及时干预,方能实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通过不断了解它们的行为模式,掌握正确的互动技巧,既能享受毛茸茸的治愈感,又能避免意外发生,记住:尊重动物的天性,是建立美好关系的第一步,同时牢记“冲洗—消毒—评估—免疫”四步法,让意外伤害止于智慧应对!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3);《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2]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2022);《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


文字供稿丨石爽 刘晶钰 皇甫李娜

审稿丨田金翌  石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