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生命时报》第1892期 22版
发布时间:2025-3-29
作者:高国强 杨江辉
病理诊断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其权威性无可替代。但对患者而言,等待病理报告的时光,就像头上悬着一柄利剑。他们仿佛站在命运的分岔口,不知道即将迎来的,究竟是驱散阴霾的希望之光,还是更为沉重的打击。在这种巨大的未知面前,不安和恐惧如同汹涌的暗流,无情地冲击着他们的内心,让他们饱受折磨。
在病理科窗口工作的日子里,我得以观察人生百态,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患者或家属,他们带着焦虑、恐惧与迷茫等复杂情绪来到窗口。如何帮助他们在这股情绪漩涡中保持理性和平和,成为了我工作的核心内容。
患者和家属所表现出的焦虑,根源在于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疾病不确定性的深深担忧。这种担忧常常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往最坏的方向联想,进而陷入过度恐慌。这种消极情绪不仅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对正常的医疗秩序造成干扰。
面对情绪激动甚至行为有些失态的患者,我首先会让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因为我明白,他们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内心焦虑的一种宣泄。这时,每一次耐心倾听,每一个关切的眼神,都能让患者和家属切实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有的患者情绪激动,双手紧紧扒着窗口,坚决不让关闭;有的患者在得知恶性诊断结果后,瞬间情绪崩溃,泣不成声;有的患者获知诊断为良性,激动得非要下跪致谢。这些极端反应,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也清楚地认识到,单纯从专业角度 进行解释远远不够,还必须从情绪层面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与安抚。
在充分理解和接纳患者情绪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和沟通技巧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和应对病情。情绪管理的核心,在于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时,我们既要让他们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又要让他们看到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无限希望,从而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不少患者在经历了最初的焦虑与迷茫后,向我们投来了感谢信,对我们的耐心和专业表达由衷的感谢。这些饱含深情的信件,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在病理窗口这个看似狭小的舞台上,我们每天都在见证生命的脆弱与顽强,深切感受患者和家属的喜怒哀乐,同时也目睹了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理智的心态,不仅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更要在他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未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持续发展,我们无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同理心,用温暖和专业化解患者的焦虑,就一定能在疾病与希望之间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让每一位患者都能真切感受到病理的“温度”。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