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英国肝胆外科专家感叹“没想到中国的外科技术,如此领先”?又是什么让日本外科学会专家赞叹“你们已经是我们的老师了”?在肝胆外科领域,中国学者不仅突破了肝移植技术和体外肝切除技术在传统外科的禁区,更率先提出了“精准外科”理念,构建了精准肝胆外科新范式,还创建了亚洲第一家整合式肝胆胰疾病诊疗中心,大大提高了肝癌的诊治水平。
本周日17:00锁定CCTV《健康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将为我们深度揭示“中国技术”如何让精准肝胆外科成为新范式,成为国际领跑者!
董家鸿院士作为肝胆外科医生,经常会被问到:“中国的肝胆外科水平到底如何?”而他每次都会毫不犹豫地、自豪地回答:“国际领先。”
婴幼儿肝移植难度不小,高龄患者肝移植同样颇具挑战
在董家鸿院士的医疗生涯里,遇到过很多不同年龄段的肝移植患者。
一个肝脏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未满8个月的女婴,在接受母亲活体肝移植后康复,并且术后至今四年多内一直健康成长;
还有一位81岁高龄的音乐家,患有多发性肝癌并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术后五年内无复发,85岁仍继续钻研音乐;
即使是在肝移植手术中非常罕见,手术难度非常大的双供肝移植手术,董家鸿院士也能成功克服。
中国的肝移植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董家鸿院士所在医院的肝移植手术达到了术后1年存活率超过90%,5年存活率近80%。
除肝移植外,我国的体外肝切除加自体肝移植手术也引领国际
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被业界誉为“外科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是肝脏移植和肝切除两种技术的集大成者,它需要将肝脏移除体外,在低温灌注保存的条件下,将病灶进行从容地切除,并且将受侵犯的肝脏的血管进行修复重建,然后再将修复好的剩余的肝脏植回腹腔。
世界首例肝包虫病的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就是由董家鸿院士及其团队完成的,患者当时是一位在校女大学生,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患者的肝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如今已经健康存活了15年。
“精准外科”理念与范式使患者得到最大化的健康获益
传统肝胆外科手术依赖经验,存在决策盲目性与疗效不确定性,如肝癌切除范围常陷入“切少易复发”与“切多致肝衰”的两难困境。
21世纪以来,分子生物学、影像技术等快速发展,董家鸿院士及其团队于2006年原创提出了“精准外科”理念,明确指出要让病人最大化地获益,就应该实现病灶清除、脏器保护和损伤控制三要素的最优平衡,以达成外科治疗安全、高效、微创等多目标优化的结局。
“精准外科”理念需要可视化、可量化和可控化三类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可视化技术通过3D影像重建、数字导航及腔镜技术实现病灶立体定位与解剖透视;可量化技术是指评估和监测病灶清晰范围及器官的结构功能;可控化技术依托手术机器人和显微外科等方法,实现微创化、精控化的安全操作。三类技术系统集成构建了现代精准肝胆外科范式。
“精准外科”理念、完善的技术和融合式的诊疗机制,已经让越来越多的曾经被判为晚期的患者,得到了成功救治,把以前的不可能变成了如今的可能。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