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护理天地 - 护理动态
护理天地

把医院“搬”进家门——天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清华长庚医院让3万老人“老有所护”

10月17日,天北社区联合清华长庚医院护理部发布“2025年居家医疗工作成绩单”:项目运行6个月,累计评估收案60余人次,入户服务接近300余人次,非计划急诊、再入院“零发生”,患者满意度98.6。这一串数字,标志着天北率先迈入“深度老龄化”社区后,用“居家护理”交出高分答卷。

老龄化提前5年到来,居家照护成刚需

天北街道常住人口14.27万,60岁以上老人3.03万、占比21.2%,提前5年触及国家“深度老龄化”红线。75%患慢病、4500万失能失智、94%靠家庭照护——全国数据在天北缩影式呈现。如何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连续、专业的医疗服务?天北社区联合清华长庚护理团队今年起系统推进居家医疗服务,构建“全人全程”整合式照护体系,把“病房”搬回家。

一套组合拳打造到宅服务闭环

多学科“轻骑兵”:以“全科医师+居家护理师+专科团队”为核心,提供涵盖诊疗、护理、康复、营养等多元服务。五类专项流程:认知障碍、吞咽障碍、肺康复、营养支持、肌骨康复,全部出台标准化居家作业流程,一人一策、一病一路径。闭环式管理:入户评估→制定计划→居家干预→线上随访→转介回院,实现“上下级医院横向联动”,让患者“零跑路”。

典型案例——“卧床老人重新站起来

89岁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王爷爷(化名):从留置胃管、四肢挛缩,到能独坐10分钟、辅助下外出坐轮椅,Barthel指数由0~5分提升至40分,仅用了3个月。

87岁COPD合并多种慢病沈爷爷(化名):由长期卧床到辅助站立2分钟、踏步5步,肺康复团队7个月“陪练”让呼吸不再“负重前行”。

88岁高血压、房颤、脑出血后遗症等多种慢性病的张奶奶(化名),长期卧床并留置胃管、尿管,双下肢肌力仅1级,右手多指坏疽,居家医疗介入后开展生活功能与肌骨康复训练,逐步恢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不再局限于床。

结语

”将专业的医院服务送进家庭,将温暖的人文关怀送到床旁,这不仅是回应‘深度老龄化挑战的必由之路,更是我们长庚人肩负的社会使命。”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高凤莉表示,“天北社区的实践为我们描绘了清晰的蓝图。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专业与温度并重’的理念,将这一成功模式打磨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长庚方案’,惠及更多社区与家庭,为中国的居家养老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吞咽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

【营养支持护士入户评估】

【全科医生入户诊疗】

【认知训练】

【肌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