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医学创新发展的战略要求,紧贴我院建设“以解决重大前沿医学问题和复杂危重病诊疗难题为目标的国家医学中心和面向社会健康需求提供价值医疗的大健康服务中心”的总体定位,进一步拓宽护理团队的国际视野、强化专科临床实践能力,在高凤莉副院长的大力支持和引领下,护理部精心策划并启动“护理大师讲堂”系列项目。
2025年9月27日在5号楼报告厅成功举办了以“危重症患者进阶护理”为核心的高级培训课程。本次培训荣幸邀请道香港危重病护理专科学院深切治疗院士、香港圣方济各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陈永强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为全院重症护理骨干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紧贴前沿的学术盛宴。
本次护理大师讲堂吸引了来自安贞医院、朝阳医院、北大人民医院、航天中心医院、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中心医院、垂杨柳医院、怀柔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世纪坛医院、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等200余人参加。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总执行长助理聂广孟总助、护理部副主任闫伟娜、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春香等应邀出席会议。本次开幕式由护理部督导吴筱筱主持,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总执行长助理聂广孟、护理部副主任闫伟娜先后致辞,肯定护理团队贡献并锚定发展目标。现场热烈欢迎陈永强教授开讲,助力护理能力再提升。
本次培训聚焦于危重症护理领域的核心技术与难点,内容涵盖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床旁超声及重症患者心肺评估四大模块。陈永强教授凭借其在国际重症护理领域的深厚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将复杂的理论与生动的临床案例相结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在机械通气部分,陈教授精讲了PSV、SIMV等通气模式的选择与参数设置原理,并结合危重症病例解析适配要点,积极发动讨论,引导护士从“被动执行”向“主动观察与思考”转变,成为医生精准调整治疗方案的“前沿哨兵”。
针对当前广泛应用于重度ARDS患者的俯卧位通气技术,陈教授系统梳理了其生理学基础、实施的详细流程、团队协作要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他特别强调了护理团队在患者体位管理、营养支持、镇静镇痛、管路安全等维护中的核心作用,并讲解标准化的操作和评估流程,使这一高难度护理技术变得清晰可循。
陈永强教授聚焦床旁超声重症应用,提出“床旁超声是健康评估的第五个组成部分、是21世纪的视诊器”,详解其在肺水评估、血流动力学监测、确定导管位置等场景的实操价值:通过动态扫查实时观察胸腔积液、腹腔脏器出血变化助护理团队快速判断病情、优化干预方案,为重症救治提供可视化支撑。
陈永强教授围绕重症患者心肺功能评估授课,系统讲解视触叩听四诊、血气分析与心电图监测的联动应用。四诊法捕捉胸廓、气管及肺部体征;血气分析量化缺氧与酸碱平衡;心电图则通过心率、心律及ST-T改变,识别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脏功能异常。“体征、指标、电活动三向印证,方能拼准心肺功能全景。”课程贴合重症需求,助护理团队拓宽评估维度,提升病情综合判断能力。
此次活动聚焦重症护理能力提升,陈永强教授系统讲授机械通气模式、俯卧位通气要点、床旁超声应用及心肺多维评估等核心内容。课程紧扣临床需求,从技术原理到实操指引,助护理团队夯实重症救治基础,提升病情预判与精准干预能力。培训为团队注入专业动能,推动清华长庚重症护理向更精更专迈进。
整场培训互动频繁,气氛热烈。陈教授不仅传授了知识,更传递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为依据的先进护理理念。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极具实用性和指导性,解决了许多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极大地提升了对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的洞察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我院护理部负责人表示:“陈永强教授的授课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为我们重症护理团队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和先进的实践方法。未来,我们将继续搭建此类高水平的学习平台,持续推动我院危重症护理水平向专业化、精细化、高阶化迈进,最终惠及广大危重症患者。”
此次培训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院在加强专科护士培养、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患者预后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