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护理天地 - 护理动态
护理天地

【护理】“赋能临床护理·守护患者安全”2025年护理临床情景模拟(Nursing Clinical Simulation Course ,NCSC)师资专题培训顺利启动

2025年11月4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首批立项的临床技能培训课程-“2025年护理临床情景模拟师资培训项目”在院学术报告厅层正式启动。本次培训以“赋能临床护理· 守护患者安全”为主题,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提升护理教学临床思维和综合能力,进一步推动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共计来自云南、洛川、绍兴等地23个单位近200名护理同仁线上线下参与此次培训。

开幕式由护理部吕茵茵副主任主持。她首先对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全院各单元的教学骨干表示热烈欢迎,并特别感谢教学部长期以来对护理教学工作所给予的宝贵支持。她强调:“情景模拟教学,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更是赋能临床、守护安全的基石。相信在教学部的专业指引与大力支持下,我们的护理教学工作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教学部刘芳部长在开幕致辞中强调护理教学一直是医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教学在“医护融合、协同育人”理念下的系列举措和成绩给予肯定。她特别提到:“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规培护士考核中,护理部首次参与即实现205人全员通过,成绩斐然。”刘芳部长表示,教学部将持续为护理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共同推进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医护协同机制创新。

1.png

图分别为吕茵茵副主任开幕式主持及刘芳部长致辞场景

上午场:汲取专家智慧,夯实理论根基

在随后的专题授课环节中,三位来自北京市顶尖医疗与教学机构的专家,分别从教学设计、反馈技巧与案例开发三个维度,为学员带来前沿而实用的内容分享。

来自北京妇产医院的郭翠梅老师系统讲解了模拟教学从设计到落地的全流程,强调“好的模拟器≠好的模拟教学,案例设计才是灵魂”。她结合产后出血急救案例,详细阐释了ADDIE课程开发模型、教学目标设定原则以及情境脚本的编写要点,帮助学员掌握如何将临床场景转化为教学目标明确、流程可控的教学案例。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的李湘萍老师在《医学情景模拟教学中的引导性反馈》中指出:“Debriefing is the Heart and Soul of the simulated experience.”她深入剖析了GAS、PEARLS等引导性反馈模型,强调反馈应以学员为中心,通过提问与引导帮助学员自主复盘,而非简单评判对错。她特别提醒导师:“要在安全、信任的环境中,引导学员从情绪反应走向行为改进。”

首都医科大学王艳玲以《护理高仿真情景模拟病例设计》为题,分享了高仿真案例设计的核心要素,包括目标设定、仿真度控制、学生支持(cues)与复盘结构。她强调“目标明确的设计是连接临床实践与教学目标的桥梁”,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从临床问题出发,反向设计出具有教学价值的模拟案例。

2.png

图依次为郭翠梅、李湘萍、王艳玲三位老师授课场景

下午场:聚焦本土实践,推动知识内化

下午,我院护理部模拟教学师资杨同男老师和王文老师分别围绕护理情景模拟教学的前期准备与病例设计,进行了深度解读与案例分享。吕茵茵副主任则从传统临床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出发,系统介绍了我院在整合“标准化病人”与“高仿真智能系统”方面的实践探索,阐述了两者整合应用的的协同框架,并展望了未来向智能化、个性化发展的方向。

3.png

图依次为杨同男、王文、吕茵茵三位老师授课场景

实战工作坊——“急性心梗案例的全流程教学示教

在全天的理论培训结束后,我院杨同男、王文、吕茵茵三位老师以“急性心肌梗死”为示范案例,为学员完整呈现了模拟教学运行的全环节。尤其是在引导性反馈环节,三位老师引导“学员”从情绪反应出发,逐步分析临床决策、团队协作中的亮点与改进点,生动展现了如何将理论转化为一场高效的教学复盘。学员纷纷表示,这种“即学即看,即看即懂”的培训方式将全天分散的理论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了完整的教学闭环,极具启发性。

4.png

本次培训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与积极的实践热情中圆满结束。根据项目规划,后续护理部还将于11月12日至12月3日期间,连续开展4次聚焦内科、外科、妇儿、急重症等专科方向的情景模拟案例运行工作坊,通过分阶段、递进式的实战训练,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本次培训成果,全面提升我院护理师资的临床模拟教学实战能力,为守护患者安全、提升全院护理服务质量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