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生命时报》第1897期 17版
发布时间:2025-5-23
作者:周博达 薛亚军
当前,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冠脉CTA)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筛查心脏疾病。但不少人拿到检查报告后,只会看“狭窄百分比”这一项指标。实际上,冠脉CTA 报告中还有许多易被忽视的“潜台词”,对判断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样重要。
一般来说,医生会建议不明原因胸痛、疑似冠心病、心电图异常、心脏危险因素较多(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的人群,进行冠脉CTA检查,既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冠心病,也有助于明确下一步治疗方案。冠脉CTA 是一种非侵入性影像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有无狭窄或斑块。它通过增强CT 扫描,对冠脉进行三维成像。相比传统冠脉造影,冠脉CTA 操作简单、无创伤、结果全面,已广泛用于冠心病的筛查、诊断和风险评估。拿到检查报告后,患者及家属可重点关注以下指标。
狭窄程度。狭窄可分为轻度(小于50%)、中度(50%~70%)、重度(大于70%)。但需注意,狭窄程度不严重,并不意味着病情不危险。比如有些轻度斑块也可能不稳定,易破裂引发心梗。
斑块性质。斑块可分为钙化、非钙化和混合性。非钙化斑块往往“更年轻”,但更易破裂,风险很高;钙化斑块虽然表面相对“稳定”,但也提示动脉硬化已存在多年。
冠脉钙化积分。这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重要指标。冠脉钙化积分越高,发生心梗的概率越大。比如,积分大于100 提示中高风险;大于400 则属于高危人群。
血流储备分数。是模拟血流通过受压迫冠脉的能力。如果这一指标在0.8 及以下,则提示心肌可能缺血,需进一步处理。
侧支循环。当某条冠脉严重狭窄时,心脏会“另辟蹊径”,通过其他血管建立替代通道来供血。这是机体的代偿机制,同时提示病变可能较严重。
读懂冠脉CTA 报告,是为了能在与医生沟通时抓住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建议患者拿到报告后,不要只看结论,最好请心内科医生详细解读。发现斑块但尚未狭窄者,生活方式干预尤为重要,包括控制血压和血脂、规律运动等。中重度狭窄或高钙化积分者,需遵医嘱用药或评估是否需要介入治疗。冠脉CTA 报告并非“判决书”,而是健康提醒。学会读懂它,才能更好地守护“心”安全。▲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