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生命的价值,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与坚守;医学的精神,在于细致入微的关怀与追求。今年,宣传中心推出“点滴”新闻专题,聚焦医院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份努力、每一次挑战、每一步精进、每一次感动……在这里,“点滴”不仅是一个量词,更是一种精神的写照——它承载着医者仁心的温度,彰显着专业精进的高度,传递着生命至上的信念。
从一滴水珠折射阳光,从一个瞬间见证永恒。“点滴”新闻专题将通过记录医院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展现我们每一位员工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付出。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正是推动医院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始于细节、成于专注,共勉!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11月4日电(通讯员 韩雪松)2025年10月16日,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贾一新团队,为一严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实施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这是医院植入的首颗“人工心”,为心力衰竭患者重启有力的心跳。
该手术患者63岁,三个月前曾因心梗植入心脏支架,但其心脏功能仍然持续恶化。术前检查显示,患者左心室直径扩大至74mm(正常人35-55mm),射血分数最低仅16%,SPECT提示梗死心肌占比高达30%,心功能分级为危重的心功能NYHA四级,这些严重的指标意味着患者已经处于心力衰竭终末期,并因此已丧失自主活动能力,生命危在旦夕。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贾一新带领团队,并特邀副院长、心血管中心主任张萍,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晓程两位国内顶尖心血管领域专家,共同组织术前多学科讨论,院长董家鸿院士亲临指导。与会专家深入论证了微创非体外循环技术的可行性,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佘飞,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心脏超声专家刘芳等为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评估意见。


图为手术场景及切口演示
手术过程中,贾一新率领心外科团队通过左侧胸壁切口,在持续自主跳动的心脏上,完成了流入管吻合、泵体固定及流出道血管吻合等关键步骤。麻醉科主任张欢主任带领团队全程调控,手术室团队默契配合,体外循环团队全程待命,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电生理专家王禹川密切监测,共同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康复过程中,多学科协作的优势充分彰显。CCU护理团队精心监护,放射影像科、检验医学科、核医学科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内分泌与代谢科、药剂科与临床营养科专家共同围绕患者临床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心脏康复专家张兆国团队早期介入,精神心理科与呼吸治疗科全程护航,帮助患者实现了从术前卧床到术后独立行走的显著进步。(编辑 韩冬野)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