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善医疗服务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新闻专题 - 改善医疗服务专题 - 改善服务
改善医疗服务专题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24年医疗服务再升级 提升患者体验取得显著成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12月31日电医务管理部、信息管理部、医疗事务处、护理部、经营管理部、药学部、法务部、总务处、社会服务部联合供稿)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积极响应《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2024年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方案》和《2024年市属医院推进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医院建立改善医疗领导组及专项工作小组,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围绕以患者为中心、重点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中的堵点、淤点、难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年度改善医疗服务主题和重点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台账,明确分工,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取得显著成效。


门诊服务再优化

我院突破传统诊疗流程,除医生接诊、检查、检验和回诊等必要环节外,对现有门诊就诊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分析,识别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关键痛点。通过前期调研,结合患者反馈,重点关注建档、取号、候诊及复诊挂号等环节,确定了优化的切入点。从患者体验出发,利用信息化技术,考量多种现场实际情况,升级官方APP,实现功能全流程覆盖:

1.新增自助建档功能:我院于年初上线自助建档功能,告别到院认证才能正式建档的传统模式,初诊患者可直接通过添加就诊人,认证成功后直接生成院内正式病历号;复诊患者首次使用APP,也可通过预留手机号进行验证,绑定院内病历号,同时支持更换预留手机号功能,将这些以往必须到院实现的功能都转移到线上。截至目前,线上建档功能已为5.4万患者提供服务,平均节约到院后时间为2.1min/人。

图片12.png

2.取消取号环节:取号是传统就诊流程里必不可少的环节,极大影响了就诊体验;通过多轮测试、验证,我院官方APP与医保平台对接,实现挂号后立即缴费、医保实时报销,已缴费的患者到院后无需排队取号,可以直接前往诊间看诊。

图片11.png

①  门诊叫号系统功能升级:门诊看结果,是推门进?还是等最后?我们针对患者反馈的问题进行梳理、优化:同诊次看报告患者可直接返回原诊室门口报到,系统自动按【看报告】患者规则排序;另对跨诊看报告排队规则进行了优化:同一日、同一位医师的跨诊看报告患者,无需再次挂号,患者可直接于诊室门口报到,按序列等候医生加号看诊。

②  手机端排队序列查看功能:就诊当日患者无论报到与否,均可于APP手机端实时查看预约诊次排队,合理安排来院时间。

图片10.png

③  门诊叫号屏界面升级:我院融合患者需求及院庆文化,升级门诊叫号屏设计。新的界面更为直观、友好、清晰,减少等待焦虑,提升就医体验。

图片9.png

3.匹配复诊号源:我院HIS系统整合检查检验出报告所需时长,在患者预约执行项目时间的同时,自动匹配门诊复诊号源。以上匹配号源包括线上、线下、同科室、同医生等多维度供患者依需选择预约。

图片8.png

4.创新门诊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开设健康管理、疼痛、麻醉门诊,患者可通过我院官方APP等渠道直接预约挂号,按时到院就诊。其中健康管理门诊同步开放互联网门诊,以满足患者多元就医需求。

另我院开设特色护理门诊,开展以专科护士主导的静脉导管维护门诊、伤口造口专科门诊。开通8个线下护理咨询门诊、14个互联网护理咨询门诊,涉及个案管理、孕产妇指导、新生儿护理、安宁疗护等方向,均可通过医院APP直接预约挂号。

自2024年4月起我院开设药物重整门诊,提供用药重整的药学服务,对于合并多种疾病、多药合用、服用高风险药物需要监测、服药后引起不良反应及剂量换算、相互作用等复杂问题需要解决的患者,药师通过采集患者病史、用药史,分析评估用药合理性,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合理用药建议。

图片7.png

专科护士出诊                                                药物重整门诊

5.大型检查预约模式的完善:医院拓展了大型检查预约渠道,经过多年的建设,实现全院大型检查的智能化、集约化预约服务,检查时段精确到30分钟。在便利性方面,检查预约及改约途径实现多样化,包括现场窗口、自助机、医生工作站、医院自有APP、小程序等,同时配备志愿者对老年患者进行人工指引。在智能化方面,系统已积累一套检查预约规则,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特殊需求、检查间的医学优先级、检查间的互斥条件等,系统能够使用设定的最优算法自动推荐预约时间,智能推荐适合的检查时间与机型,确保患者得到最适合的检查服务。预约检查的精细化管理机制优化了医院资源分配,为患者提供了更准确的预约时间,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6.医疗信息互通共享的推进: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我院自2024年4月15日起积极稳步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相关工作,于7月率先完成北京市检查结果互认、检验结果互认的上线,实现了检查检验数据的实时共享与查询,简化了患者的就医流程,提高了就医体验。

7.“一柜通办”服务的延伸:医院丰富了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业务范围,整合了多项服务功能,依托医疗事务处特色组织架构,全面实现“首问负责制”,协助患者一站式办理各项便民业务,减少患者往返,一系列举措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图片6.png

门诊一站式服务

8.持续拓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我院可通过医院官方APP预约互联网门诊,就诊过程中可以线上复诊开方、药品邮寄到家、预约检查检验项目、查询检验检查报告、缴费等;诊疗结束后,我院还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了患者随访、慢病管理等,所有出诊医师均为我院门诊医师。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诊疗服务,为患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图片5.png

互联网医院服务全流程


住院全流程服务进一步完善

1. “全院一张床”的推广:我院开院即实行院长牵头、协调联动,持续落实床位统一管理三级架构;通过优化床位使用规则,协以信息化技术,开发预住院患者与床位的智能匹配功能,预住院患者智能语音通知功能。24年全院床位得以充分使用,使用率已达100%以上,有效缩短住院患者等床时间。

2. 住院医疗服务的完善及一站式入出院办理服务:医院住院中心协调安排床位、预住院患者确认、入院办理等;病房医事推行一站式由“家”到“科”入院办理。患者不出病区即可完成出院结算,每例出院仅需3min;实现医保费用住中审核、出院当日结算,方便异地医保实时结算患者,无需等待或返院取卡,提升患者住院体验。

3. 膳食服务品质的改善:医院推行“一床一码”线上点餐服务系统;每周系统分析线上点餐数据,及时更新菜单;实行线上满意度评价;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就餐区公开视频监控;推出特价菜、特色菜、盖饭及优惠套餐,丰富了菜品种类、提高了膳食质量、降低了人均用餐费用。通过膳食服务品质改善,提升患者用餐体验。

图片4.png


就医环境改善

1. 人文医学举措的拓展:聚焦患者需求,开展多种人性化服务,人文医学拓展,增强了医疗服务温度。医院持续开展人文科室建设,建立院-科室两级管理体系,引领塑造新团队精神,提升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共情力。截止目前,获评“市属医院医学人文建设示范科室”7个,通过率100%。

图片3.png

2. 就诊环境的优化:医院优化门诊全流程布局,强化就诊路线导引,院内自助导航系统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聚焦患者就医体验与临床管理需要,联动医社,增加导医导诊志愿服务岗位至18个,延长志愿岗位服务时间,提升高校学生、本院员工等青年参加率。截止2024年11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志愿北京”实名注册志愿者1578人,238位社区居民志愿者常态上岗,保障每日服务门急诊、健康管理中心18个重点岗位,实现医院全开诊时段患者导诊需求的动态高效回应,为患者营造温馨诊疗氛围。

图片2.png

党建引领 社服统筹 党工团协同 社会参与--构建清华长庚特色志愿服务体系

3. 停车服务的优化:医院对现有停车资源进行整合,院内空间最大化提供患者停车使用,并开发院区周边停车区域4个,增加车位约320个;就诊高峰时段,增加人员引导疏导,并告知车辆预计等待时间及周边可停放区域;在患者就诊推送信息中增加医院停车场出入口、公共交通方式、绿色出行等内容,引导患者合理规划交通出行方式;在原有自主缴费方式基础上,增加ETC不停车缴费功能,增加了车位周转率。

图片1.png

2024年,我院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市属医院患者满意度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医院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改善医疗服务,清华长庚医院医院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