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病房当家,把患者当亲人。”一句常说常新的话,今年被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拆成五件温柔小事:走出去、立标准、树标杆、降声音、暖人馨。在高凤莉副院长的指导及大力支持下,随着5号楼10F病区通过验收,委员会主导的首轮“靓·静”行动宣告正式启动。
走出去——把先进经验“带回来”
2024 年底至 2025 年初,委员会骨干先后走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树兰(杭州)医院等,就护理质量与病区管理实地取经;同时邀请朝阳医院、通用环球医疗集团、北京妇产医院、协和医院护理专家“串门”指导,现场“找茬”、即时开方。行程表、问题清单、改进台账全部由委员会统一编制,确保“出去有目的、回来有落点”。

立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
面对 5 号楼新空间启用,委员会第一时间下发《病区管理标准(暂行版)》,大到区域设置、动线规划,小到无菌物品摆放、耗材效期、清洁频率,全部量化到岗、细化到点,让“整洁”有章可循、“安静”有据可依。

树标杆——十层先跑,全院接棒
10F 病区主动请缨当“小白鼠”。委员会组建“后援团”,分管副主任闫伟娜及各委员现场“陪跑”,每日一巡:缺思路给思路、缺标签给标签、缺工具借工具。三周后,10F 在护士长例会上交卷——治疗室一尘不染、护士站空无一物、病房内陪护椅定点定位、床单位床头柜干净整洁、走廊柔和降噪。老楼 1 号楼紧随其后,11 岁“高龄”同样实现“逆生长”。


降声音——让分贝仪“闪”出安静
推动设备车轮全面保养、清理异物,每一辆车都有“专属责任人”;门把手、墙面、床头贴上“轻声关门”“小声交谈”提示,既提醒患者,也约束自己。分贝仪实时监测,红灯一闪,护理人员立即“寻源”“消音”。运行三个月,白天 52→46 dB,夜间 48→39 dB,关门声从“砰”变成“哒”。

暖人馨——小装饰、小绿植、小壁画
白墙不再冰冷:电梯厅龟背竹吐绿,走廊尽头晚霞航拍成“打卡点”,护士站墙立柱艺术画及钟表在分秒跳动里传递温度;走廊角落开出“病人温馨角”,一方小桌,随取随坐的柔软椅凳让等待不再漫长;仪器设备统一罩上防尘罩,视觉瞬间清爽。淋浴间小黄鸭贴画萌趣满分,值班室双面提示卡轻轻一翻就能“请勿打扰”。低成本、高颜值的“小心思”,拉近了护患距离,也舒缓了就医情绪。

数字里的“悄悄话”
音量分贝:白天下降 6 dB,夜间下降 9 dB; 整洁:护理部三级质控均分由 91提升到97分。患者满意度:医管中心护理服务满意度由21名上跃到第14名。
下一步——让温柔“长”出来
委员会已将十层经验打成“模板包”,全院“零门槛”复刻。年底,我们将评选第二批“静·靓”温馨病房,把“小声一点、整齐一点”铺满每一个角落。
我们始终相信:最好的护理,不是惊天动地,而是让患者和家属在某个瞬间突然感觉——“这里,比家里还安心。”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